JavaScript 性能优化实战:提升网页加载速度的 5 个核心技巧 | 解决前端延迟卡顿问题

大家好,我是第八哥,做互联网开发这行有10来年了。这些年里,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:“为啥我这网页加载这么慢?明明 JS 代码也不多啊。”

其实啊,JavaScript性能优化可不是看代码行数这么简单。用户刷网页时,多等0.5秒就可能关掉页面,这背后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细节。

今天就掏心窝子给大家分享5个实战技巧,都是我这些年踩坑总结出来的,亲测能明显提升网页加载速度,尤其适合移动端场景。

一、延迟加载非关键JS:让首屏先跑起来

很多同学喜欢把所有JS一股脑儿全塞在head里,当浏览器加载时会停下来等待JS解析,首屏能不慢吗?

我的做法是:区分关键JS和非关键JS。首屏渲染必须的JS留着,像统计、广告这些可以晚点加载。

具体怎么操作?给script标签加个asyncdefer属性就行。看示例:

<!-- 非关键JSasync,加载完就执行 -->
<script src="analytics.js" async></script>

<!-- 依赖顺序的非关键JS用defer,按顺序加载执行 -->
<script src="ad.js" defer></script>

加了这两个属性,浏览器会在后台加载JS,不耽误解析HTML,首屏加载速度能快30%以上。

这两者的区别如下:
async:下载完成后立即执行,执行顺序不确定,先下载完成的先执行。
defer:HTML解析完成后执行,按文档顺序执行。

实践建议:

  1. 1. 独立脚本优先使用 async‌:如分析工具、广告 SDK 等无依赖脚本‌。
  2. 2. 依赖脚本使用 defer‌:如需要操作 DOM 或依赖其他脚本的初始化代码‌。
  3. 3. 避免混合使用‌:在同一页面中避免同时使用 async 和 defer 属性,除非明确了解其交互行为‌。

二、精简JS体积:给代码“瘦个身”

JS文件越大,下载时间越长,这是常识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就算代码量少,没处理好也会变“胖”。

我常用两个办法来给代码瘦身:Tree-shaking和代码分割。
Tree-shaking能删掉没用到的代码,比如你引入了整个库,实际上只用到了一个函数,那么其他的就会被全部干掉。在webpack配置里加几行代码就行,示例如下:

// webpack.config.js
module.exports = {
    mode'production'// 生产环境自动开启Tree-shaking
    optimization: {
        usedExportstrue
    }
}

代码分割更狠,把大JS拆成小chunk,用到哪个加载哪个。用户首次加载时,负担一下就轻了。

三、事件委托:少给DOM绑监听,减轻负担

做列表页时,很多人会给每个列表项都绑个点击事件,这样100条数据就有100个监听器,DOM能不卡吗?

如果换成事件委托就不一样了,把监听器绑在父元素上,通过事件冒泡来判断目标元素。来看代码:

// 别这么写(低效)
document.querySelectorAll('.list-item').forEach(item => {
    item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 handleClick);
});

// 这么写(高效)
document.querySelector('.list-container')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(e) => {
    if (e.target.classList.contains('list-item')) {
        handleClick.call(e.target);
    }
});

我之前接手一个项目,用事件委托后,列表页的点击响应速度提升了近50%,亲测有效!

四、避免全局变量污染:内存占用少了,速度自然快了

全局变量这东西,用着方便但坑不少。它会一直占着内存不释放,多了还会引发变量冲突。

我的习惯是:能用局部变量就不用全局的,复杂逻辑用模块化封装。比如用ES6的模块:

// 不好的写法
window.userInfo = { name'张三'age25 };

// 推荐写法
export const userInfo = { name'张三'age25 };
// 用的时候按需引入
import { userInfo } from './user.js';

之前有个项目,全局变量堆了几十个,清理后页面切换时的卡顿感直接消失了,内存占用降了30%。

五、用Web Workers处理复杂计算:UI线程不“堵车”

JS是单线程的,要是有个复杂计算(比如大数据排序),那么整个页面就会卡住,用户点啥都没反应。

这时候Web Workers就派上用场了,它能把计算任务丢到后台线程,不耽误UI渲染。示例如下:

// 主线程
const worker = new Worker('data-processor.js');
worker.postMessage(largeData); // 发送数据给worker
worker.onmessage = (e) => {
    console.log('计算结果:', e.data); // 接收结果
};

// data-processor.js(worker线程)
self.onmessage = (e) => {
    const result = heavyCalculation(e.data); // 复杂计算
    self.postMessage(result); // 发送结果回去
};

我做过一个数据可视化项目,用了Web Workers后,图表渲染时的卡顿完全消失,用户体验直接上了一个档次。

最后再啰嗦一句,JavaScript性能优化没有银弹,得结合实际场景调。但这5个技巧,基本上是通用的“特效药”。

平时多打开浏览器的Performance面板看看,哪里耗时高就针对性优化。坚持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自己的网页加载速度越来越快,用户也更愿意留下来了。

如果还有其他性能优化的问题,欢迎评论区交流,我看到都会回~

上一篇 JavaScript 代码优化技巧:从实战出发,写出更简洁高效可维护的代码 下一篇 JavaScript调试技巧大全:从控制台到Source Map,快速定位问题提升开发效率的进阶指南

评论

暂不支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