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第八哥,一名有10年互联网开发经验的老兵。今天咱们聊聊Web安全这个话题,说真的,安全漏洞就像房间里的灰尘,你永远扫不干净,但必须持续打扫。
SQL注入:最危险的漏洞没有之一
我见过太多项目因为SQL注入被拖库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拼接SQL字符串,这简直是开门揖盗。比如用户输入个单引号,就能让你的查询逻辑彻底混乱。
解决方案其实也很简单:永远不要拼接SQL!用预编译语句才是正道。看我写的Java示例:
// 错误示范 - 拼接SQL
String sql = "SELECT *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= '" + username + "'";
// 正确做法 - 使用PreparedStatement
String sql = "SELECT *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= ?";
PreparedStatement stmt = conn.prepareStatement(sql);
stmt.setString(1, username);
预编译语句会让参数始终被当做数据处理,而不是可执行的代码。这样就算用户输入恶意代码,也会被安全处理。
不管是Python、PHP,还是 .NET,都有相应的参数化查询实现。虽然复杂查询写起来比字符串拼接麻烦点,但这点麻烦跟安全比不算啥。
XSS跨站脚本:前端的安全噩梦
XSS漏洞让攻击者能在你的页面上执行任意JS代码。评论区、搜索框这些能输入内容的地方,都容易出问题。想想就可怕,用户cookie被盗、页面被篡改,什么都能发生。
防护XSS的关键就一句话:不要相信任何用户输入!所有输出都要编码。
来看个Node.js的例子:
// 使用helmet库设置安全头部
const helmet = require('helmet');
app.use(helmet());
// 对输出进行编码
function htmlEncode(str) {
return str.replace(/[&<>\"']/g, match => ({
'&': '&',
'<': '<',
'>': '>',
'\"': '"',
"'": '''
}[match]));
}
现代前端框架如React、Vue都内置了XSS防护,但还是要小心使用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这类功能。
CSRF跨站请求伪造:悄无声息的攻击
CSRF攻击就像有人冒充你的身份发请求。用户根本察觉不到,攻击就完成了。比如用户登录了网银,点了恶意链接,可能钱就被转走了。
防护CSRF主要靠Token验证。前端表单里加个隐藏的Token,后端每次请求都验证这个Token对不对。下面是Spring Security的配置:
// 启用CSRF防护
@Override
protected void configure(HttpSecurity http) throws Exception {
http.csrf().csrfTokenRepository(CookieCsrfTokenRepository.withHttpOnlyFalse());
}
在前端,你需要把这个Token放到请求头里:
// axios拦截器示例
axios.interceptors.request.use(config => {
config.headers['X-CSRF-TOKEN'] = getCsrfToken();
return config;
});
认证与会话管理:安全的第一道门
很多漏洞都出在认证环节。弱密码、会话固定、密码明文存储等,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。
我的建议是:使用成熟的认证方案,不要自己造轮子。比如用OAuth 2.0、JWT等标准协议。
密码存储必须加盐哈希:
// BCrypt密码加密
String hashedPassword = BCrypt.hashpw(password, BCrypt.gensalt());
// 验证密码
boolean isValid = BCrypt.checkpw(candidatePassword, hashedPassword);
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敏感数据。虽然加密解密会耗点性能,不过现在的服务器性能都够,影响不大。
文件上传漏洞:被忽视的风险点
很多人觉得文件上传功能很简单,但这里坑特别多。恶意文件上传、路径遍历、服务器解析漏洞等,都能让你的服务器沦陷。
防护要点:白名单验证文件类型、重命名文件、隔离存储。
看这个PHP示例:
// 检查文件类型
$allowedTypes = ['image/jpeg', 'image/png'];
if (!in_array($_FILES['file']['type'], $allowedTypes)) {
die('文件类型不允许');
}
// 生成随机文件名
$extension = pathinfo($_FILES['file']['name'], PATHINFO_EXTENSION);
$newFileName = uniqid().'.'.$extension;
安全配置错误:最低级的失误
很多时候漏洞不是因为代码,而是配置问题导致的。比如调试信息泄露、默认密码、不必要的服务开启等。
定期做安全扫描很重要。可以用Nikto、Nmap这些工具检查服务器配置:
**# Nikto扫描示例 **
nikto - h https://yourwebsite.com
生产环境一定要关闭调试模式,错误信息不要直接展示给用户。
依赖库漏洞:隐形炸弹
现在的项目都使用大量第三方库,这些库可能有已知漏洞。攻击者就喜欢找这种软柿子捏。
解决方案:定期用依赖检查工具,比如Node.js的npm audit:
**# 检查依赖漏洞**
npm audit
**# 自动修复**
npm audit fix
Java项目则可以用OWASP Dependency-Check
,效果类似。
API安全:现代Web应用的薄弱环节
前后端分离架构下,API成了主要攻击目标。越权访问、数据泄露都是常见问题。
Rate limiting也很重要,防止API被暴力攻击:
// Express rate limiting中间件
const rateLimit = require('express-rate-limit');
const limiter = rateLimit({
windowMs: 15 * 60 * 1000, // 15分钟
max: 100 // 最多100次请求
});
app.use(limiter);
安全开发流程:防患于未然
最后说说流程问题。安全不是测试阶段才考虑的事,要从需求阶段就开始。
建议引入SDL(安全开发生命周期),代码审查要有安全人员参与,定期做渗透测试。
自动化安全测试工具也能帮大忙,比如SonarQube、Checkmarx这些。
好了,今天就聊这么多。安全是个持续的过程,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。保持警惕,持续关注新漏洞,定期更新知识,更新防护规则,才能让你的Web应用更安全。
记得关注我,后续会分享更多实战经验!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讨论。
评论